查看原文
其他

青少年们都是怎么获科技创新大奖的?

澎湃美数课 澎湃美数课 2021-07-30


7月20日,针对近日“天才小学生”频现问题,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各单位要全面开展自查,对过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严禁造假行为。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一事,深深地刺痛了公众的神经,继而掀起了公众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真实性和公正性的的一连串质疑。

澎湃新闻记者盘点了2010年至2019年第25届-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3904个获奖项目,试图了解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究竟是个什么比赛,为何能引发如此大的舆论以及连锁反应?

✧✧

获奖项目主要来自发达地区,“冷门学校”也爱参赛

根据获奖项目列表,十年间获奖的科技创新青少年们主要来自东部发达地区。具体到每一年,京沪两地学生一直是获奖的主力军,常年占据前两名。而广东、湖南、河南等省份在2010年之后获奖项目数目下降明显。

特别是广东,从一开始的与北京、上海并列第一,变成每年徘徊在14-17个获奖项目,占据在全国所有获奖项目的4.6%以下。这也许与2010年11月部印发的高考保送政策撤销有一定联系,参赛热情有所降低。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个旨在“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国性大赛,曾经与高考加分、保送挂钩。

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提出,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保送入学。直到2010年11月,教育部才取消该奖保送政策,但获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酌情在自主招生阶段,向高校投档时最高加20分。

从获奖者的学校来看,我们发现科技创新青少年们大部分来自国内顶级名校,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等等。但其中,也不乏相对知名度较低的学校。尤其是在小学组的TOP10,鲜少来自家喻户晓教育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北上广深一线地区。

✧✦✧ 

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的项目都长什么样?


在研究领域上,获得大奖的项目中,无论是小学组还是中学组都更加侧重于理工科,研究范围既广且深,从天文到地理再到社会科学。但细看,他们的研究类别相对有所差异,小学组的项目主要从日常生活出发,探索身边事物,鼓励他们动手实操。高中组的类别就更为精细,与大学的专业学科相对应。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关键词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不同类别的研究内容深浅不一。文科类别相对简单,主要以问卷调查、对策研究、生活状况为研究方向。然而,理工科目就看似深入超前得多,涵盖诸多当下热门的前沿技术,例如传感器、物联网、太阳能、单片机、智能手机、基因克隆等。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创新青少年们如何打造获奖作品?


那这些创新产品又是怎样被创新青少年们打造出来的呢?

一份基于36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手个人创新故事的研究指出,在中学阶段老师开始起到关键指导作用,而在青少年早期成长发展阶段,他们的创新意识形成则离不开父母的培养。

有的父母,会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培养,鼓励小朋友去"破坏玩具"。也有的父母,会为孩子提供物质、情感上的支持,和创新环境的营造。更有的父母,甚至会直接参与到创新产品的研究当中,父母作为指导者的身份直接指导青少年进行创新产品的研究。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但这种方式也极易造成过度参与,适得其反。

以本次小学生研究癌症项目为例,它的实施难度,以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无法独立完成。事后,据澎湃新闻报道,涉事小学生的父亲坦承,他过度参与了该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

最终云南省赛事组委会决定撤销了该项目的奖项。

虽然此事已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对教育公平、赛事公平、程序正义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应该侧重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让这类大赛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


编辑  杜海燕
设计师  陈良贤





◒◡◒

┊推 - 荐 - 阅 -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